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線,更是航空企業發展的立足之本。打造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機務維修隊伍,離不開每一位從業者的堅守,更離不開跨部門協同的強大合力。新海航海航技術深耕民航維修領域十余年,始終將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放在核心位置。在一線崗位與基層管理中,黨員先鋒、業務骨干們化“領頭雁”,帶領團隊勇挑重擔,而一線機務工作者正是這群守護者中的中堅力量,他們用責任扛起安全重任,用奉獻鋪就平安歸途。
深夜的莫斯科機場寒氣襲人,一架監控到發動機燃油濾故障的飛機落地機場,此時,航班過站時間已十分緊張,若不能快速處置,不僅會影響航班正點起飛,更可能波及后續航線運行。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應急排故戰,就此打響。
“收到故障信息,立即啟動應急響應!”中南維修基地客戶管控中心帶班主任第一時間接報,迅速進入AOG狀態。作為協同中樞,他一邊緊急聯動工程部,對接海航技術派駐人員,確認當地維修資源,另一邊主動協調AOC運行控制中心聯系機組,提前規劃試車流程,為后續工作掃清前置障礙。
指令下達后各部門迅速響應,維修控制人員同步跟進,面對當地資源受限的情況,他們逐條梳理可用資源清單,將飛機的技術參數、派駐人員的現場反饋匯總整合,形成清晰的決策參考,第一時間傳遞給一線維修團隊。同時緊盯航材運輸軌跡,協調場站落實工具與作業場地,反復確認試車流程的每一個細節,用嚴謹細致筑牢保障根基。
技術支援中心則以專業實力全程護航,成為這場攻堅戰的“技術大腦”。接到協同需求后,團隊迅速召開線上緊急會議,明確油濾拆檢的工作標準、人員資質要求及所需航材工具清單,安排專人實時跟蹤航材保障進展,配合維修控制人員完成與機組、場站的多方溝通,緊盯現場執行要點。
前方有技術支撐,現場有擔當沖鋒。海航技術莫斯科派駐工程師郝誠彬,作為一線“排頭兵”主動扛起重任。面對當地資源有限的困境,他多方聯絡、反復協調,終于打通航材運輸通道,相關油濾及封圈連夜從場外疾馳運往機場,在黎明破曉前送達現場,為排故工作爭取到了寶貴的窗口期。
航材到位,攻堅提速。維修保障團隊與飛行機組立刻進入“協同作戰”狀態,拆檢油濾、系統測試、試車驗證。每一個動作都精準高效,每一個環節都銜接順暢。而遠在后方的維修控制人員與技術支援團隊并未松懈,他們提前制定多套應急處置預案,實時協調試車資源,確保現場遇到任何問題都能第一時間得到響應。
晨光微露時,隨著飛機引擎發出平穩的轟鳴聲,故障徹底排除,航班準時滑向跑道。這場高強度的跨部門協同作戰,不僅展現了海航技術團隊在突發情況下的快速響應能力與資源整合能力,更彰顯了“上下一心、協同攻堅”的團隊精神。
此次莫斯科外站應急排故,是海航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成效的生動縮影,更是跨部門協同作戰的精彩實踐。未來,海航技術將繼續以安全為核心,以協同為紐帶,打造更具凝聚力、戰斗力的維修團隊,用硬核實力守護每一次平安飛行。